午后的阳光柔柔地铺在大地上,2月1日,六(1)班三位主课老师拿着家访材料,在晶莹一片的柏油路上行驶着,开启了一场家访之旅。
第一站,是乔俊腾的家。乔俊腾是个机灵懂事的孩子,学习基础比较好,却时而因为贪玩、开小差,上课总是魂不守舍,松懈的学习态度不容乐观。老师们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认真对待作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表示十分愿意与老师配合,但也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孩子爸爸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妈妈的唠叨早已成为过耳之风,儿子的学习习惯又不是太好,因此,他的家庭作业总要打折扣。家长盼望老师对他的孩子严加管教。
望着家长带着歉意又满怀期待的目光,我明白,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仍感到十分欣慰,毕竟我们收获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收获了家庭的理解。
太阳偏西,三位老师向邵文禄家走去。
进了他的家门后,他彬彬有礼地问好,给我们倒茶。家访中,我们发现了邵文禄的过人之处,他的英语尤其突出,词汇量丰富,口语好。一同家访英语夏老师说:“邵文禄不爱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是家访让我发现了他!”
家访是一把钥匙,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打开的是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千千结,架起的是学校沟通的“希望桥”;家访是一罐蜜汁,凝望家长的笑脸,手与手相牵,虽然累,心里却甜透了。
夜幕降临,第三站是我们班公认的“学霸”汪晓嵘家,走进她家客厅,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硕大的书桌,桌旁的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种类繁多的书册,在客厅一角架着钢琴,看着翻开的琴谱仿佛就能看到她轻弹浅唱的身影。在交流完学习之后,汪晓嵘献上一曲,在流动的旋律中,我们感受到了那颗可爱的童真童心。
看到孩子露出的害羞又喜悦的笑脸,我想,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同时,我们总是把更多关爱留给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经常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和家访。但事实告诉我:优秀学生同样期待老师的关爱。
夜色渐浓,我们结束了这次家访,但是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孩子的了解,与家长的沟通,更多的是对如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
学生是稚嫩的,是需要呵护的,对他们,教师要有满腔热情的期待和细致入微的关爱,要用情、用心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倾听那花开的声音,那片花海一定不负期待。
(撰稿:黄滢 摄影:黄滢 审核:夏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