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支持下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玉娟

 新技术支持下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横林实验小学 朱玉娟

摘  要:彻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任务。“英语游戏化教学”实践与研究在优化课程形态、更新教材呈现方式、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评价体系、实现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带来新的变化。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重构、重组,以及内容的选择、更新与拓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综合性、选择性的课程结构,构建合适的课程组织框架和实施支架,构建利于学生游戏化学习需要的信息化环境,将更有益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新技术  游戏化教学  教学策略

新技术,是指信息化背景下的交互技术、移动技术、云技术等。这些新技术为支持,将各种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游戏化,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为英语游戏化教学的展开尽可能提供服务。通过游戏化学习系统、游戏化学习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新技术等介质,构建一个具有资源宽泛、信息提取便捷、互动交流自如的英语游戏化学习环境。其中趣味性、智能化、互动性等是它最大的特点。它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英语课堂状态。它强调师、生、资源三者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游戏参与,活动体验,实现能力的获得和提升。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学中渗透游戏元素、开展游戏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引领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游戏教学法指的是借鉴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愉悦等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把教学目标隐藏于游戏活动中,转变课堂知识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构建符合小学生爱玩、爱动的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去。

如何在新技术支持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研究,笔者初步总结出一些新技术支持下开展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传统的英语教学通常在课堂上进行,除了有限的几本课堂教学教材外,几乎很少有接触外语的机会和场所。多媒体教学最大优势是它的直观形象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技术,把语言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目观其行,耳闻其声,是图像文字声音有机融合,整体表现。这种具体场景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厌学为喜学,加速认知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陈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Colours》时,整节课就是一个游戏,老师以自己的魔术show展开功能性句型的教学“What colour is it?”,然后PPT观看杨玲时装的魔术show,利用PPT的闪现功能让杨玲的裙子进行变色,老师让孩子们猜一猜裙子会变成什么颜色,PPT动画停止杨玲的裙子变成了紫色,白色等,从而教师带着孩子学习purple ,white等更多的颜色.最后在拓展环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时装板,有夹克衫,体恤衫,短裙,外套,连衣裙等服装,来进行自己的时装show。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非常高,思维也是非常的活跃。PPT营造了整个魔术show场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的语言输出也是非常真实精彩。

S1:Look at my T- skirt.

S2:How nice! Deng Deng Deng

S1:What colour is my T- skirt now?

S2:It’s orange.

S1:What colour is it now?

S2:It’s green and yellow.

S1:Thank you.

二.   动静结合,化解难点

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的记忆特点结合声、点、光等技术,动态效果独特,如动画模拟、图片串联、问题显示等,通过画面展示、切换、停顿、闪烁、变化、组和、重复等步骤,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教学点简单化。如,教学生一些不常见事物的名称,或运动项目、动作等。通过画面让学生直接用英语感知,减少翻译的中间过程。戚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3 <<Our animal friends >>第二课时,一开始就使用一个Magic eyes小游戏热身

T:Then let’s play a game,please say out the body parts.(观看PPT)

S1:Four legs.

S2:Big eyes.

S3:A long tail

S4:A big mouth.....

T:What animals are they?

Ss:They’re fish,dog, rabbit,parrot.

这个游戏包涵了很多信息量:动物,大小,长短等形容词,动物的身体部位等。看似简单的环节,其实加大了难度,要在不断闪现之后快速反应动物的body parts,一张张动物的body parts,加上了形容词,量词,富于挑战性。锻炼学生反应力。学生在描述的时候,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些都是在描绘我们story time中的动物。当一幅幅动物body parts列成一排类似拼图的动物碎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动物时,学生们对答案已成竹在胸。为后面的grammer time 埋下伏笔。

三. 扩大容量,优化教学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前将所需板书、板画、作业等内容制成课件,在教学中展示出来,就节省了板书的时间,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呈现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如教学中自己选择用鼠标链接知识点。通过PPT,将主要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利用声像资料问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复述,替换、翻译等练习形式训练学生,通过电子交流小组活动形式创设相对真实的语言学习气氛,使学生全方位多感官地接受语言信息,在充分发挥各自学习优势的同时拓宽学习的渠道和方法,弥补个人学习中不足和缺陷。在教学网络课《Holidays》一课时,课本上对国外的节日Christmas\ Halloween \Easter 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对此也很陌生。于是老师利用网络广大的资源库,在老师有目的的整理之后让学生自己来学习各个节日,其中配以音标的注明和文章的朗读还有相关的图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使各个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最后还有相关的趣味练习。学生在宽松快乐的环境中接受了大量的知识。最后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突出重点的表格,简单明了,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转换资源,体验文化

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文化。利用真实材料进行语言文化输入,让学生在分析挖掘其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交际手段等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增强对目的语言文化的感性认识,培养文化敏感性,提高文化交际功能。在文化教学的实践中利用新技术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探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利用多纳学英语软件展示服饰,饮食,建筑文化,利用影片动画节选,介绍人生礼仪,节日庆典,交际民俗,网上下载信息为教学提供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电视节目等。利用趣配音让孩子对经典对话进行配音。如此多维度多渠道地进行文化信息输入,是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文化,体会中西文化差异,形成一定的心理认同趋势,从而正确阐释英语文化内涵,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五.   利用软件,提高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存在的多元智能,从而采取积极有针对性地个性化教学。   新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变化,不管是E课堂还是翻转课堂。老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在教学《Nice clothes》校本课程时,笔者设计了让学生用所学的服装进行搭配变装的游戏活动。方案一是把所学的服装剪下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搭配换装。方案二使用软件可可公主。软件里面有各种华丽的服装,各式的发型和相关的配饰,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提高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与方案一比较起来,它更加便捷快速,更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设计出许多的可可公主的形象,通过拍照上传展示作品,在群里学生进行语音功能进行展示交流和点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很大的提高。

S1:Look at the princess.

S2:How beautiful!

S1:Look at her dress.

S2:Cool

S1:What colour is it?

S2:It’s red.

S1:What colour are the nice shoes?

S2:They’re yellow.

通过对比发现,新技术下的课堂更具活力。

六 .  搭建平台  作业多元

传统方法是教师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听说作业进行签字确认,这种方式一方面受到家长的英语水平和责任心的限制,另一方面确实很难提高孩子的语音水平。在互联网能+时代,我们利用网络技术就帮助解决布置英语听说作业的难题。“一起作业网”这一平台以其独有的音节纠错技术,从单词的音节级别对于学生的发音给出精确的打分并且给出视频和动画讲解,指导进行正确的发音练习,同时,学生在读课文时电脑可以同步将读课文的声音录下来,系统会自动对学生的读音进行评分,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看到学生完成作业的各种数据统计,同时可以抽查学生的真实发音,通过统计数据教师可以了解本班学生的发音状况,针对整体的知识弱点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新技术能够创造具有资源宽泛、信息提取便捷、互动交流自如的英语游戏化学习环境,其中趣味性、智能化、互动性,交互性等是它最大的特点。教师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新技术的这种特点,挖掘出英语课堂上更多的游戏元素,设计出更多的游戏化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设计游戏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游戏是服务于教学的,实现教学目标才是游戏活动的根本目的。在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中,无论是通过游戏传授语言知识,还是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持续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必须明确游戏的目的和作用,将游戏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在游戏中渗透教学,这样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曌磬.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4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